7月12日,湖南工商大學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院“繡里乾坤,商傳文脈——非遺探索隊”的8名同學,頂著盛夏的暑氣,奔赴長沙市開福區(qū)沙坪湘繡小鎮(zhèn),正式開啟為期兩天的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活動。作為湖南工商大學重點支持的非遺文化調研項目,此次活動以“解碼湘繡傳承密碼,探尋非遺創(chuàng)新路徑”為核心,在沙坪街道辦與沙坪漢回景區(qū)管委會的全程協(xié)調下,團隊順利走進沙坪湘繡小鎮(zhèn)的核心展區(qū),并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湘繡代表性傳承人江再紅大師展開了一場深度座談。
江再紅大師的湘繡情緣,要從祖輩的故事講起。她的家族從事湘繡技藝傳承已有七代,家中至今保存著清代流傳下來的繡繃、絲線樣本和泛黃的繡稿?!靶r候最難忘的,就是奶奶坐在窗前,借著自然光繡《百鳥朝鳳》的樣子,絲線在她手里像活過來一樣?!苯髱熢谧勚谢貞浀?。這份自幼耳濡目染的熱愛,讓她在16歲時便正式拜師學藝,從最基礎的“摻針”“平針”練起,常常為了掌握一種針法在繡架前久坐十多個小時。如今,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湘繡代表性傳承人、長沙市湘繡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藝師的她,不僅完整掌握了湘繡“以針代筆、以線代墨”的核心技藝,更帶領團隊復原了多項瀕臨失傳的傳統(tǒng)針法。
多年來,江再紅從未停下傳播湘繡的腳步。她先后走進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20多所高校開設講座,帶著《獅嘯圖》《岳陽樓記》等代表作赴法國、日本等10余個國家參展,讓世界看到湘繡的細膩與靈動。“每次在國外展示時,外國友人都會驚嘆,一根絲線能分出16股,繡出的老虎皮毛竟能看出深淺層次?!彼χf。
家族的傳承故事,在新一代身上有了新的續(xù)寫。江大師的兒子從小在繡坊長大,大學畢業(yè)后放棄了金融行業(yè)的工作,選擇回到湘繡工坊?!八貋淼谝惶炀透艺f,‘媽,現(xiàn)在年輕人覺得湘繡太老氣了,得改’?!苯髱熖岬絻鹤訒r滿眼欣慰。隨后,兒子便著手改良傳統(tǒng)湘繡的裱框——將厚重的木質雕花框換成極簡的啞光金屬框,還嘗試用亞克力板替代玻璃,既減輕了重量,又讓繡品的細節(jié)更清晰。改良后的作品在一次文創(chuàng)展上亮相后,訂單量比之前翻了一番。
更讓江大師驚喜的是兒子提出的“三革命”理念:審美上要貼近現(xiàn)代生活場景,比如將傳統(tǒng)紋樣簡化后繡在抱枕、筆記本上;思想上要跳出“收藏級”的局限,思考湘繡如何成為日常用品;最終通過作品的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讓湘繡走進更多家庭。受此啟發(fā),她帶領團隊開始了大膽革新:原本需要3個月才能完成的一幅中型繡品,通過優(yōu)化分線、配色等流程,工期縮短到45天;嘗試用蠶絲與棉線混合編織,降低原材料成本的同時,讓繡品更耐磨損;推出的“指尖湘繡”系列文創(chuàng),像巴掌大的繡制書簽、鑰匙扣,價格從幾十元到兩百元不等,一上市就成了年輕人追捧的爆款?!艾F(xiàn)在我們的客戶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比已經超過40%了?!苯髱熥院赖卣f。
此次沙坪之行,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非遺傳承從來不是把傳統(tǒng)封存在博物館里,而是像江家兩代人那樣,以熱愛為針、創(chuàng)新為線,在堅守技藝本真的同時,繡出貼合時代的新花樣。正如江再紅大師所說:“一根絲線,能繡出千年故事,也能繡出當下的生活?!倍@,正是湘繡作為湖湘文化瑰寶,在新時代里最動人的模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wǎng)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亦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wǎng)發(fā)布,可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