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第一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學術會議(AISG)在線上圓滿落幕。本次會議由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NAAI)聯(lián)合國際工程心理學研究所(IIEP)、塞爾維亞國家科學院、國際歐亞科學院創(chuàng)新研究院、中國浙江省人工智能學會、泰國格樂大學、新加坡南洋管理學院、香港技術研究院等多家單位聯(lián)合主辦。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李揮,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研究員王志堅,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通訊院士、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tǒng)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通訊院士、浙江海洋大學教授陳宏銘,俄羅斯院士、諾獎IIEP人機交互研究中心主任、湖南信息學院校長張福利,浙江省科協(xié)常委、浙江省人工智能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智能教育中心特聘研究員吳吉義,國際歐亞科學院創(chuàng)新研究院院長諸靈,國際工程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朱朝陽,香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蔣大衛(wèi),新加坡南洋管理學院中國國際事務校長周瑞敏,格樂大學中國國際事務中心周宥余主任等國內外百余名專家參會。
會議伊始,國際工程心理學研究所(IIEP)所長朱朝陽發(fā)表了致辭,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對會議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
會議期間,多位重量級嘉賓發(fā)表了主旨演講。其中,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國際院士科創(chuàng)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揮帶來了題為《大模型與代碼生成安全進展》的演講。李揮院士從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解決方案、網絡安全研究進展以及大模型安全問題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他提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解決方案,強調了網絡架構的安全性和量化提升的重要性,并分享了網絡空間安全的研究成果。同時,他還介紹了大模型在網絡犯罪中的潛在風險,分享了基于大模型的網絡安全方案,并討論了大模型安全問題,提出了基于動態(tài)分析的代碼生成研究思路。
吉隆坡建設大學管理學教授、國際工程心理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蔡譯葦則做了題為《國際視角下的AI治理框架與實踐》的主旨演講。他通過上海警方利用人工智能實施電信詐騙的案例和深度偽造技術被用于制作色情視頻的案例,強調了AI治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他提出,AI治理應采取多元共治、協(xié)同合作的方式,建立跨國界合作機制,制定國際標準和規(guī)范,確保AI的安全可控和風險預防。
俄羅斯外籍院士、諾獎IIEP人機交互研究中心主任、湖南信息學院校長張福利則帶來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演講。他詳細闡述了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包括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和應用型高校的轉型、數(shù)字經濟和智能經濟增長對教育貢獻率的提升、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等。同時,他還展望了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的未來,并指出了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
此外,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tǒng)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也發(fā)表了題為《機器學習輔助的摩擦電智能傳感和人機交互》的主旨演講。他介紹了團隊在智能傳感技術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自驅動的通用立體形狀識別系統(tǒng)、可穿戴摩擦電傳感器以及自供電非傳統(tǒng)時序邏輯摩擦電傳感器等。
會議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NAAI)高級研究員聘任儀式。本次入選NAAI高級研究員的是山東建筑大學李月恩教授、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王濱博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楊昕博士。由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亞洲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教授李揮為他們頒發(fā)了證書。
最后會議感謝多個單位的大力支持,包括中國浙江省人工智能學會、泰國格樂大學、新加坡南洋管理學院、塞爾維亞國家科學院、國際歐亞科學院創(chuàng)新研究院和香港技術研究院,也感謝四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分享了關于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觀點和進展。
此次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國內外專家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和探討的平臺,也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貢獻。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一學術平臺將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推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領域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盧曉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