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湛表示,預計未來一年的內外宏觀經濟走勢將被如下三條主線所主導:疫情受控速度、經濟復蘇節(jié)奏及內外政策的收緊力度。
雖然全球疫情受控、經濟復蘇、政策逐漸退出的趨勢明確,但全球復蘇節(jié)奏和政策收緊力度則存在不確定性,不同的主線組合次序對中國宏觀經濟及政策應對可能有不同的影響。2021年內外環(huán)境的巨大不確定性給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穩(wěn)定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對此需要給予密切關注。
未來一年里主要發(fā)達國家的宏觀政策可能跟著經濟復蘇進度走。從演變邏輯的角度看,全球范圍內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政策收緊力度跟著經濟基本面復蘇情況走,而非政策走在基本面前面。否則,全球可能出現(xiàn)滯脹情況。
對于中國而言,內外聯(lián)動影響下,存量的金融風險可能會遭受美聯(lián)儲加息周期等外部環(huán)境因素沖擊,所以監(jiān)管部門已經在未雨綢繆地進行應對。但如果旨在穩(wěn)杠桿防風險的宏觀經濟政策過快收緊,可能將中國經濟推向滯脹路徑,從中期視角下看,這也不利于國內的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防控。在國內經濟已經進入常態(tài)化運行的當前階段,經濟復蘇反彈早已出現(xiàn),各界關注的焦點是增速反彈的天花板多高(當前普遍認為由于前期低基數(shù)效應存在,2021年的GDP實際增速可能在8-9%之間)。
因而,國內的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已有余力兼顧抑制資產泡沫。
今年1月以來多次重要經濟會議反復強調穩(wěn)杠桿、國內熱點城市密集調控房地產市場,以及1月下旬央行有意階段性收緊流動性以抑制股市泡沫,其意圖也是旨在防范存量房地產泡沫和股市估值過高泡沫被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海外政策收緊、跨境資本外流所刺破,進而產生引發(fā)系統(tǒng)性風險。從近期貨幣政策的動作看,貨幣政策也更傾向于不斷給市場施加“緊平衡”的邊界,是一種流動性夠用但會受到約束的狀態(tài)。
一旦未來宏觀政策收緊的利空因素強于基本面改善的利好因素,疊加輸入性通脹的風險難以有效消除,資本市場景氣趨勢可能會受到壓制,實體經濟部門尤其是處于資金鏈下游的中小型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將再次凸顯,進而將反饋影響到后續(xù)的GDP增速。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海外大宗商品不斷上漲的壓力逐漸傳導到國內市場,中下游行業(yè)可能會逐漸漲價,國內政策收緊力度快于經濟基本面反彈力度的可能性要顯著高于發(fā)達國家。一旦過快收緊導致經濟低迷狀況持續(xù),以房地產泡沫和資產價格膨脹為代表的存量宏觀金融風險問題將逐漸凸顯。當前的PPI-CPI走勢已經有些跡象。年中物價顯著高于去年同期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不能排除中國經濟反彈到一定階段后出現(xiàn)滯脹的風險。
另外,今年宏觀經濟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是拜登政府上臺后中美關系的再調整。近期雙方都在出牌劃底線試探,拜登政府是否會在其理清國內問題前對中美關系關鍵問題主動發(fā)難,仍要觀察。如果出現(xiàn)這種小概率情形,今年內外宏觀層面的不確定性將更大,進而會影響A股市場表現(xiàn),以及國內企業(yè)和居民家庭的投資和消費,宏觀經濟政策應對的復雜性也將更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